欢迎访问安康学院·艺术学院官网!

今天是:

新闻通知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正文

《陕南民间音乐调研》课程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发布日期:2024-11-14    作者:艺术学院办公室     来源:    点击:

   11月4 –13日,音乐学2022级学生在指导教师鲍丽、范义付、雷音、田川4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省级一流课程《陕南民间音乐调研》系列教学活动,经过为期10天的活动,圆满完成了课程实践教学任务。

11月5日上午,师生一行80余人首先来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紫阳县北五省会馆群,在会馆工作人员热情的介绍下,大家参观了遗址内完整的古戏楼、古桂树、旧楹联、壁画、川主馆等遗址。这里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让大家流连忘返。

   

第二站大家来到紫阳民歌传承基地——何家大院,传承人何耀信、何显鹏带领紫阳民歌演唱团队热情地接待了安康学院师生一行。民歌演唱队演唱了多首地道的紫阳民歌,引得大家连连叫好。演唱中穿插表演了划旱船、玩蚌壳、赶毛驴等民俗节目。在互动环节,田川老师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国》,范义付老师演唱了《西部放歌》,还有多名学生演唱了各地民歌,精彩纷呈,使大家大饱耳福。演唱完毕,民歌演唱团队指导学生参与锣鼓队、划旱船、玩蚌壳、赶毛驴等节目表演,学生对紫阳民歌及民俗表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学生采访了传承人,提出了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传承人对紫阳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提出设想,这些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想,启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下午,师生一行来到了紫阳茶山进行采风活动。紫阳的茶歌影响力较大,采茶是茶歌艺术重要的来源。在这里,学生聆听了教师的讲课,并进行了紫阳民歌的排练和表演。深入茶园、演唱民歌,使学生深受教育。

11月6日,师生一起来到安康博物馆安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参观。通过馆员对藏品讲解,学生们对安康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后,师生一行又来到安康群艺馆,参观了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这里学生了解了安康各市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这里展示出的传统音乐、民歌、戏剧、曲艺、舞蹈、技艺、民俗、民间文学等知识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库,激发了学生对民间音乐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精神。现代化的图文展览馆,安康非遗项目通过先进的互动交互系统展出方式,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11月8日上午,师生在1401演艺厅聆听了镇巴县文化馆非遗中心主任国家级非遗项目镇巴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洪涛的讲座讲座从历史渊源、语系、题材等方面对陕南民歌进行总结概括,认为陕南民歌浩如烟海、内容繁多、体裁丰富,真实地反映了陕南人民的历史文化生活,是一部陕南人民历史变迁的活化石。讲座中,田主任对镇巴民歌如数家珍,且讲、唱结合,富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演唱功底,给大家带来非同一般的享受。

           

            

8日下午,课程组教师和田洪涛主任及随行王老师带领大家在2314大教室进行《陕南民间音乐调研》课程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传承人田洪涛及王燕现场演唱、陕南民歌传承人访谈、学生演唱各地民歌、民歌学唱大PK(民歌传声筒游戏)、AKU合唱团演绎紫阳民歌小合唱《郎在对门唱山歌》等。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准备充分,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课程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13日下午,师生集体观摩汉调二黄“千年汉江,百年汉韵”和紫阳民歌“巴山深处传妙音”两个纪录片。通过镜头纪录汉水流域的自然风光、古迹遗址、汉调二黄和紫阳民歌的演出场景,详细介绍了汉调二黄、紫阳民歌的起源、发展、艺术特色以及在汉水流域乃至全国的传播与影响,为师生们呈现真实、生动的视觉体验。

   本次《陕南民间音乐调研》课程系列实践活动依据教学大纲开展,组织工作得当准备充分活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习、传承陕南民歌的兴趣和热情,学生获得感较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撰稿:范义付 审核:鲍丽;发布:汪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