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思政课教育形式,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6月29日,艺术学院组织师生15人赴广安邓小平故居,重庆渣滓洞、白公馆、抗战遗址博物馆、周公馆、桂园、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重庆三峡博物馆等地开展为期4天的参观学习,引导同学们在实地研学中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全体师生在邓小平故里上了一堂思政“红色走读”课,红色走读课带入感极强,通过教师讲述、亲身感悟,使得这些现场的实物更加鲜活了起来,通过观看珍贵实物、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回顾了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深刻感悟了邓小平同志为中国共产党事业奋斗一生的曲折经历。

在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在讲解员引导下参观了监狱、审讯室等历史遗迹,目睹革命志士在极端困境中坚贞不屈的铁证,教师结合课程知识还通过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将所见所思与理论知识相联系,鼓励他们分享对红岩精神当代价值的感悟。
6月30日下午,师生一行抵达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孔园、综合陈列馆、松厅、云岫楼等,在追寻抗战历史和红色记忆的过程中,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无所畏惧的勇气以及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引领和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下,万众一心,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师生一行在曾家岩50号周公馆、桂园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光辉历程,实地感受了抗战时期中共联络处和省委机关的工作场景;在三峡博物馆,通过丰富的馆藏展品,系统学习了巴渝文化、三峡文明等多元文化形态,深刻体会到山城人民在民族危亡时刻展现出的不屈意志和家国情怀。

此次赴川渝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和交流分享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走出传统课堂,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实践中坚定信念。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探索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丰富实践教学载体,让思政课更加“活”起来、“实”起来、“火”起来,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撰稿:彭浩 审核:张慧 发布:汪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