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师对本土文化的学术认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11月12日下午,我院特邀我校原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承元教授,为全院教师带来了一场题为“探寻陕南民间文化资源的学术富矿”的专题经验分享会。本次活动旨在借助资深学者的丰厚积淀,为艺术学科的科研发展与地方文化融合注入新动能。此次分享会由院长李景林主持。

分享会上,戴承元教授结合自身深耕地方文化研究的丰富阅历,从五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如何有效发掘和利用陕南民间文化这一学术宝藏。他首先强调了科学研究对于高校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科建设的基石作用,指出严谨的学术探索是提升教学深度与创新能力的根本。紧接着,他清晰梳理了地方文化研究的具体范畴与可行方向,为艺术专业的教师们如何从陕南丰富的民间美术、音乐、舞蹈、手工艺、民俗活动中寻找研究切入点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
在宏观视野层面,戴教授分析了当前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趋势,鼓励教师们立足区域特色,树立跨学科融合的研究意识,尤其要注重将艺术学理论与陕南独特的文化实践相结合。着重分享了做好田野调查的心得与方法,以生动的实例阐释了“走向田野、深入民间”工作态度的重要性,强调尊重本土知识、耐心收集第一手资料是产出扎实成果的关键。最后,戴教授重申了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应服务于地方发展,鼓励高校教师将学术成果应用于地方文化传承、创意产业推动及美育普及之中,实现科研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整场分享会内容翔实,逻辑严密,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不乏具体可行的实践建议。戴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饱含热忱的分享,引发了在场教师的强烈共鸣与深入思考。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本次讲座极具启发性,为今后如何从深厚的陕南民间文化沃土中汲取营养,找准科研定位,实现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与地方服务有机结合开拓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此次专题活动是我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浓厚学术氛围的重要举措之一,充分体现了学院推动科研与教学互动共进、积极融入地方文化发展的明确导向。未来,学院将继续搭建此类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激发教师的科研潜能,助推学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
(撰稿/晏永迎; 审核/李景林;发布/李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