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康学院·艺术学院官网!

今天是:

新闻通知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正文

范义付副教授为师生作“声乐创新‘颤音教学模式’应用研究”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1-01-10    作者:艺术学院办公室     来源:    点击:


2021年1月6日下午2:30,我院音乐学专业学科带头人范义付副教授在江北校区1401演艺厅为师生作题为“声乐创新‘颤音教学模式’应用研究”学术报告,副院长孙海洋主持报告会。

本场报告是范义付老师项目“声乐颤音研究”的成果交流会,整场报告近两个小时。报告首先纵览中外,对声乐颤音的定义、内涵、意义进行了论述,指出该模式的含义、创立目的、历史与现在的发展状况、现实背景。“颤音教学模式”概念由范义付老师于2008年首次提出,对该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于2009年和2015年两次获教育部三等奖,2020年相关成果在《中国音乐》发表。

报告会上,范老师对声乐“颤音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进行阐释,三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其中特别注意的是初级阶段目标包括正确地运用气息,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形成具有良好颤音的自然声区。

范老师对声乐“颤音教学模式”的内容通过讲解、演唱示范进行了比较详细地报告,并重点对颤音的习得、高声区音域扩展、整体声乐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成材率的提高等方面做出论述。成果通过系列令专家认可的教学实验和个案分析,认为实验对象均能快速学会用质量较高的颤音歌唱;均能在短时间内获得high C的演唱能力,三分之一学生获得演唱high E的演唱能力;能快速掌握高难声乐技巧及不同演唱风格的作品。成果理论和实践较好地论证了该模式科学、高效、教学易于普及的目标追求。

随后,范老师的四位声乐学生依次上台演唱,再次以他们的学习实践应证项目的研究成果。2020级翟俊豪演唱了《我的祖国妈妈》,贺丽丽演唱了《啊 中国的土地》,奕启航演唱了《长城永在我心上》。一年级三位同学虽然仅仅只上了16节课,但在台上已能克服紧张的心理状态,较灵活地运用颤音技巧。其音色比较纯正,情感比较饱满,赢得了大家的掌声。2017级学生郎鸣2019年曾获第七届陕西音乐奖声乐比赛(安康赛区)民族组三等奖,他声情并茂演唱的《母亲》也打动了听众的心扉。范老师播放了他演唱《西部放歌》的录像视频,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提问环节,范老师回答了听众的问题,并现场为学生把脉,指导学生如何解决演唱中的问题。


本次学术报告为听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当代声乐教育前沿理念、吸纳新知识、启发新思想的宝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我院的声乐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为声乐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艺术学院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撰稿/范义付  审核/成党伟 发布/李秀春)